2)第164章 未雨绸缪,求索7床病人的病因_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诊科的抢救水平很差劲。

  怎么办呢?

  后来出现了重症医学科。

  急诊科接诊的一些危重症患者,搞不定时,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出手为患者保命。

  论生命支撑、生命监护,麻醉科的医生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。

  这也是国内早期的重症医学科,骨干医生基本都是麻醉医生。

  再后来,内科的营养支撑融入重症医学科,与麻醉医的各项生命支撑双剑合璧。这就相当完美了。

  渐渐的,一些重症病人住进ICU,不再是活着进去,死的抬出来。

  活着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渐渐增多。

  发展到如今,重症医学科已经吸纳了医技科的检查、内科的营养支撑、麻醉科的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撑、外科的手术支持。比如有创呼吸机,气管切开插管,挂尿袋等等。

  可以说,现在的重症医学科代表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。

  从各科室抽调精英医护,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资源与生命支持,以及各种治疗。

  不过再怎么发展,麻醉科的医生占据了先发优势,目前在重症医学科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。

  “原来石医生以前是麻醉医生,沉默寡言也就能够理解了。您说与麻醉科相比,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是不是更好?”

  周灿很好奇,到底哪个科室更好?

  麻醉科、重症医学科,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,这两个科室都显得相对神秘。

  收入、发展前途,知之甚少。

  “各有各的好吧!石医生转型到重症医学科,应该属于转型非常成功。他以前在麻醉科虽然也升到了主治级别,跳槽到重症医学科后,职称不变。但是他今年很可能评上副高职称,如果仍然从事麻醉工作,不一定评得上。”

  评副高职称是很多主治医生的一个坎。

  至少一个省级以上的课题,三篇核心期刊水准的论文就足以卡死很多人了。

  至于副高职称的笔试考试,那只是最容易的第一个小关卡。

  石医生的年龄应该是39到40岁左右。

  一些天赋好,基础好,运气好的医生,可能38岁就能评上副高职称。但是终究只有那么极少的一小撮。

  很多人,45岁前能评上副高职称就已经谢天谢地。

  为什么要加上一个运气好呢?

  因为选课题研究时,如果能抱住某位大老的大粗腿,参加一个不错的课题,或者分给你一个较普通的课题给你主持。

  这真的需要运气和人品。

  石医生能在40岁评上副高,而且是在图雅这种竞争无比激烈的大医院,绝对属于非常成功的转型。

  周灿费力的打听这件事情,就是为了以后评职称做准备。

 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。

  他的学历低是个硬伤。越往高处爬,这个硬伤越明显。

  尽管以他现在的发展势头,大概率能够在职场中把学历问题解决,但是凡事总得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62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