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六十九章 令居强兵_凉州辞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揽着曹建向县城方向行去。如今令居县兵中最为精锐的骑营与战锋营已皆归于刘季武代管。李延炤也要求他事事能够亲力亲为,让这些新选的县兵精锐能够有一种全新的气象。因此刘季武在营中,吃住都是与士卒一起。每到操练时间,也必亲临校场。颇有一种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意味。

  除此之外,去岁之中不断有陇西地区流民逃亡至令居。李延炤在其中选取一些家中丁口众多的民户,便落户在令居县中。其余的,则向郡府发了公文,请求郡府接纳其中一部分。而去岁通过苏抚打劫了刘赵数个郡县税收的广武郡,此时正是富得流油。而且去岁郡城扩建,直到今年还未完工,也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。辛太守便将这些流民当宝一样通通接纳走了。

  丁口众多的那些民户足有近千户。即使继续开垦田地,县中也难以全数满足他们耕种取食的需求。其中一部分分不到田地的人户,便接受李延炤与辛彦的提议,开始畜养县府提供的牛羊马等牲畜。平日由县府按量供给衣食。到了收获季节,则以畜类产品来换取粮食。

  这些流民早已司空见惯了陇西地区豪族与刘赵的剥削。他们可是完全不计较百姓的死活。更遑论给他们衣食了。颠沛流离至此,早已看破人生的百般艰辛。能活着已是不易,又哪里能求得事事完美呢?

  于是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,这些流民的安置便算是划上了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句号。这些人丁众多的民户中,每家都按照李延炤的要求,出一名丁口到县中充任辅兵。辅兵本人由县**给衣食,主要参与各种军中杂务,和县中各项工程的修建。而对于这些辅兵家中,县府也是有一定的宽松政策,比如辛彦提出的规定:辅兵之家,只纳半税。便是说家中有丁口在县中担任辅兵的,家中便可免一半的税。

  如此一来,本来还为自家男丁去当兵而心怀忐忑的民户们,便纷纷欢呼雀跃地将各家男丁送至军中。如此一来,除去千余正兵,县中所掌握的辅兵也是有了千人左右的规模。

  如果不是令居县太小,没有那么多可以容纳开垦的田地,李延炤倒是想开垦出一大片地来,让这些辅兵成为军屯。但是现实是残酷的。没有地给他们做军屯来耕种,便也只能发展出一部分副业来。思来想去,李延炤便盯上了县城附近山中那些茂密的树林。

  反正这些树林,也是天然长成。这个时代伐木的效率低下,又不怎么存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顾虑。这一千余名辅兵便被李延炤任命的将佐带出去可了劲的伐。这些树林可以为县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。而上等的木材,也是可以成为商品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。

  如今的令居县,早已成为一个有几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62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